欢迎来到 旅行社动态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法制

“先游后付”放心游——“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为游客带来出游便利

时间: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作者:佚名   点击:

  只需在支付宝搜索“黄山”小程序,即可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享受“先体验再付费,不游不付钱”的别样旅行体验……眼下,便捷、轻松的“先游后付·信用游”正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全面应用,有效满足了游客个性化、便捷化的出游需求。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将诚信旅游建设作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并于2022年8月正式推出“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打造“先游后付”示范景区。

  解锁智慧旅游新体验

  在游客出行过程中,存在着游客门票退订改期程序繁琐、退费不及时、需要扣手续费等问题,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与景区的美誉度。

  “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的实施,有效破解了这一痛点问题。该模式结合大数据、云计算,针对特定人群提供“先游后付”产品服务,即信用积分达到一定等级的游客,在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小程序内通过服务开通、信用下单、自动扣款等,享受“先游后付”完整产品服务。游客下单后无须支付,出游30天后支持自动扣款,游客可以更灵活地安排时间和行程,减少出行的顾虑。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先游后付”除了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功能,还结合游客需求,推出了免押金入住酒店、租车等服务,覆盖黄山旅游的“玩、行、住”等场景,游客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丰富“信用+”应用新场景

  从单一景区到全域发展,再到区域共建,“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新领域,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客源互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黄山先游后付·信用游”结合游客需求,统筹整合全市文化和旅游、商务等服务体系,引导景区景点、酒店民宿、旅游文创等经营主体推出信用应用产品,并通过“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小程序上架,惠及游客。如黄山风景区创新推出免押金租用帐篷、无人机、自拍杆等服务,促进了景区产品提质、服务提升。

  在黄山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大黄山区域安庆市、池州市和宣城市的景区、酒店、文创等商家纷纷入驻“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加快推进四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创新大黄山旅游新模式。

  “先游后付”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更是产品革新、服务革新、流程再造。据介绍,入驻“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并推行“先游后付”的商家已从50余家增加到涉及景区、酒店、民宿、索道、停车场、交通车辆等领域的120余家,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信用游”将作为大黄山旅游环线内旅游服务的重点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助力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安徽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提供信用支撑。

  激发旅游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大力推进诚信景区建设,将“先游后付”延伸至餐饮、交通、停车等旅游全产业链,并在景区团队游、线路游、门票、酒店等标准化产品中全面应用;实行消费纠纷景区外8分钟、景区内半个小时到达现场工作机制和先行赔付便民服务机制,破除消费信任壁垒,打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更好保障游客利益、激发消费热情。

  除了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便捷的旅游服务,“先游后付·信用游”对于景区商家来说,同样是一大利好。它不仅不会增加经营成本,还能增强游客黏度,吸引更多游客消费,为景区注入强劲的发展后劲。

  此外,针对“先游后付·信用游”中已到账期但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的订单,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第三方平台进行兜底垫付,进一步保障商家权益,助力旅游服务市场信用体系有序建设、平稳运行。

  截至目前,通过“先游后付”模式支付的旅游订单累计超17万笔,直接交易金额近2000万元。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先游后付·信用游”是黄山旅游跨界合作的新成果,有助于填平景区、中介、商家等各环节之间的“利益沟壑”,加快推动黄山旅游品牌、旅游市场服务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服务由“零碎化”向“集团化”转变,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朱文文)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ah/202310/t20231019_94921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动态网 lxsdt.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