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精品文物亮相星城,展现民族融合风采
时间: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多件来自洛阳的精品文物亮相,引来当地市民、游客“围观”。
该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洛阳博物馆、长沙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和呼伦贝尔博物院共同承办。展览以拓跋鲜卑的民族发展史为主题,精选与拓跋鲜卑民族相关的180件(套)文物,通过“拓跋肇始”“平城时代”“洛邑重辉”三个单元展现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它结束了中国北方混乱局面,吸收、融合了汉民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制度、经济、宗教、艺术等各方面都展现出全新面貌。北魏迁都洛阳后,历经民族大融合,新的文化因子在汉文化中孕育,转变为隋唐强盛的基础,更为多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交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鲜卑族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兴安岭、盛乐、平城、洛阳是拓跋鲜卑文化遗产较为集中、丰富的地区,分别代表了鲜卑拓跋部起源、发展、壮大、入主中原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阶段。”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表示,本次展览以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呼伦贝尔博物院4家单位所藏拓跋鲜卑藏品为基础,经过了2年多的考察和论证正式推出。
黄釉胡人乐舞扁壶、青釉武士俑、彩绘陶伎乐俑、三尊菩萨造像、彩绘陶胡俑……展览现场,这些来自洛阳的文物造型精美,成为观众拍照打卡的“对象”。其中,黄釉胡人乐舞扁壶是一件“网红文物”,它整体呈扁圆状,上小下大,直口细颈,壶的中心部位模印对称的胡人乐舞场景。据考证,胡人所跳的舞蹈为胡腾舞,该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舞者大多以男性胡人为主,配着回鹘乐曲,提膝腾跃、诙谐有趣。引人注目的还有彩绘陶胡俑,它们高鼻深目,满头卷发,头戴瓜形小帽或小毡帽,着圆领窄袖长衫,穿肥裤,蹬长靴,表情生动,动作传神,是民族融合的见证者。
作为由多家文博单位推出的重磅展览,该展览于2018年首次在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后,先后在我国的敦煌、武威、呼和浩特、东莞等城市及韩国进行了巡展,受到一致好评。(记者:郭歌 通讯员:智慧)
责任编辑:陈璐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1-07/28805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