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旅行社动态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调研

海南推选出一批以“两化”路径达“两山”目标的旅游实践案例

时间:  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佚名   点击: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优势及最大本钱。如何让游客既玩得高兴,又能够保护环境,实现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海南旅游在发展中始终将生态、绿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实践,走出了一条既不污染破坏环境,又能对环境进行优化提升的绿色发展生态创新的新路子。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旅文厅总结海南旅游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的路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和促进“老乡”达“小康”奔致富目标的成功经验,通过市县申报、实地调研和专家研讨等方式推选出14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海南“两山论”旅游实践案例并编撰《海南“两山论”旅游实践案例》一书,旨在更好地在全省推广和向国内外宣传,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25年1月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海南省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行,《海南“两山论”旅游实践案例》正式发布。

  

  授书仪式

  尊重自然,把自然当作主人

  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优势及最大本钱,也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基点。

  海南旅游对自然的尊重,用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的“三人理念”可以更为形象地道出,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MBA教材的旅游案例。陵水南湾半岛是世界唯一的热带海岛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在开发实践中,南湾猴岛创新提出了“三人理念”,即猴子是主人、游客是客人、景区经营者是仆人和管家。在四十余年的旅游开发后,这个保护区猕猴从500多只增长到2000多只,接待游客从每年5万多人增长到逾百万人,景区仅用保护区90亩的空间搭建出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窗口,人与猕猴和谐共生的大舞台。

  同样的故事,在海南的不同景区有着多样而又生动的不同讲述方式。

  地处万泉河、龙滚河、九曲江三江入海口,又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的东屿岛,通过零碳数智会议会展度假区创建,构建起外部要素链接、内部智慧运营、底层技术共享的产业生态,以生态化思维完成产业聚集,并成为继亚龙湾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而在拥有“山海湖林溪岛”六重资源的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秉承“以绿色生态保护引领蓝色海洋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守牢生态保护、游客生态承载量等红线,将绿色、乌色、蓝色等三色融合发展,先后获评国家潜水南方训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并成为海南第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处于海南热带雨林腹地的神玉岛,以雨林山水为背景,围绕康养主题精心打造“文化景区+度假酒店+文化书院+农业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高品质文旅综合体,被亚洲酒旅大赏组委会授予“最佳疗愈酒店”。

  保亭三道镇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作为大三亚旅游圈首个以雨林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用三流的次生雨林资源打造出一流的雨林旅游产品,探索出一条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海南旅游研究院发布海南“两山论”旅游实践案例

  合理利用,实现产业生态化

  越来越多的景区、美丽乡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早已成为海南旅游业的共识。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对环境进行修复、提升与优化,海南旅游实现了生态化绿色发展。

  “红树林”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海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一度因周边养猪场排污、咸水鸭养殖等遭受破坏污染。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将退塘还林、退塘还湿与农民转产就业有机结合,十年间这里的红树林面积增加11%,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现。红树林变身成了“金树林”,带动百姓致富奔小康。如今,游客不仅可以乘坐环保游船欣赏红树林海上森林美景,还可以在海上栈道惬意漫步,这里成为彰显海南特色和展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靓丽名片。

  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曾是“土无三寸厚,出门撞石头”的乱石岗。1996年,当地企业带领800多名周边农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荒山野岭开山凿石辟地种树,在一片乱石岗上建成了主园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火山地质公园。如今,这里各类植物多达千种,保留下上万亩热带原生和次生雨林,数万亩野荔枝林,数万棵古榕树和野生重阳树,被称为“海口绿肺”。园区范围内还保留了不少风貌完整的火山古村落,在这里可以看到石屋、石墙、石门、石塔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欣赏公期、婚嫁、八音、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来此与鱼同游的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旅游开发前,这座无人居住的小岛因渔民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等导致近岸海水水质环境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珊瑚礁资源和渔业资源显著衰退。在旅游开发中,景区将保护和修复珊瑚礁作为首要任务,推行“政策引领-源头治理-修复保护-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累计修复和保育珊瑚5.3万株,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从15%提升至37.08%,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热带海洋岛屿保护发展模式。

  中国首家海岛型5A级景区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在进行旅游开发前,岛上林木覆盖率不足10%,且绿植多为低矮灌木。在旅游开发中,景区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移种大量林木,让岛上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8.18%。景区还联合海洋科研单位,聘请海底育林员投放大量人工礁,为海底众多海洋生物栖息与繁殖提供“安全屋”,恢复其绿色家园。经过十余年的旅游开发,这里海水依旧清澈,海底环境却发生了巨变——潜入海底不但可以看到大量保育良好的活体珊瑚礁群,还有神秘的古代沉船、海底雕塑群、海底村庄和多彩的海洋生物等,被国际专业潜水组织认为是“海南最适宜潜水的海岛”之一。

  产业带动,旅游助力致富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博后村考察时阐发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深扎根于博后人心中,更成为海南旅游人的新使命。作为海南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百姓致富奔小康,旅游业责无旁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博后村十年后,2023年这里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这个黎族聚居村尽管背靠亚龙湾国家旅游区,但过去一直是一个贫困村。2009年,村委会引入公司利用2000亩盐碱地打造集玫瑰种植、玫瑰文化展示、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玫瑰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生产标准化”经营模式,并通过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等带动当地百姓规模化种植玫瑰,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体验相融合,促进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同时,又将园区游客引入乡村民宿及乡村农副产品消费环节,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一批曾守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美丽乡村,如今成了吸引八方来客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趣的网红打卡地。

  背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毛纳村,以雨林茶产业为基础,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里孩子参加的童声合唱团不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大放异彩,更把童声合唱《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带到了时尚之都巴黎。

  地处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曾是海南最偏远最贫穷的黎族乡镇昌江王下乡,依托奇峻的原始自然风貌和秀美的田园风光,打造出“一步一里一风情”的“黎花里”乡村旅游区,实现了这个偏远黎乡的美丽蝶变。如今,这里有七彩梯田、诗书画咖啡驿站、黎花集市,有野奢民宿、黎花里精品客栈、如歌如酒的餐吧酒吧,乡村变成了舞台、村民变成了服务员、百姓变成了演员、田园变成了市集、特产变成了文创产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既不在海南东海岸黄金旅游线路,距离儋州市区还有30分钟车程的儋州嘉禾共享农庄,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一点不输东海岸热门景区。仅2024年春节,这里就接待了6.5万人次游客,年接待量更可达百万人次。但在十年前,这个占地近5000亩、毗邻松涛天湖美出天际的田园农庄,还是一个废弃的砖厂和橡胶林。依托当地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这里从平整土地起步,将高格调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打造出一个以热带农业为特色、共享经济为抓手的美丽田园农庄,并带动周边11个自然村实现了共建、共享和共富的目标。

  从海口沿中线高速行驶不到一小时可以到达以“芳香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梦幻香山旅游区。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种满马占相思树的荒坡地,甚至连进出道路都没有。通过以芳香植物种植为基础,景区将热带高效农业种植、芳香产品研发和生产、乡村休闲旅游、芳香文化体验、芳香康养度假、团拓研学以及共享农庄、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融合,推动芳香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了从“花香世界”到“香养生活”的跨越,带动了周边百姓致富奔小康。

  生态开发,提炼八字要诀

  多年来,海南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生态资源“增值变现”。遵循生态、富民、可持续原则,不断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在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提升与完善,摸索出一个全域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八字要诀,即“六个有主,两个贯通”。

  “六个有主”即党委政策主导、专家学者主谋、村社一体主推、产业融合主唱、特色产品主打、龙头企业主体。“两个贯通”即全过程媒体放大、金融支撑。

  一个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以及椰级乡村旅游点各具特色又各有精彩的发展路径让人们看到:海南旅游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价值转换新模式,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目标。旅游发展非但没有破坏环境,反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和提升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并通过带动百姓共同发展增进了地方民生福祉,走出了一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之路。

  

  

  (编辑: 林子杨)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501/t20250103_37977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动态网 lxsdt.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2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