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三部作品一个团队亮相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
时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点击:
9月-11月,全国艺术盛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举办。艺术节期间,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国家级政府奖——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同步拉开帷幕。我区共有3部作品、1个团队成功晋级终评,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北疆文化的群众文艺风采。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发掘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设立的国家级最高政府奖项,“群星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以及群众合唱团队六大类别。为全力备战本届群星奖,从2022年便启动筹备,以内蒙古自治区“群星奖”评选为基础,广泛征集全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又通过广场舞展演、群众合唱展演等活动进一步筛选,最终一批兼具艺术水准与群众基础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此次入围的内蒙古作品与团队各有亮点、特色鲜明。鄂尔多斯市音乐作品《快乐那达慕》由清澈童声演绎,音乐融合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等非遗元素,搭配现代编曲。围绕孩童乘高铁赶赴那达慕盛会这一线索展开,借射箭、赛马、摔跤等竞技场景,展现各族群众同聚竞技的热烈氛围,节奏明快与舒缓交织,既满溢童真烂漫,又以高铁元素彰显时代气息,生动传递对那达慕的喜爱与北疆文化魅力。
呼和浩特市舞蹈作品《暖•光》,“暖”是草原母亲如晨暮般温柔坚韧的守护力量——她们以包容的胸怀为儿女筑就生命港湾,让生命在岁月里静静滋养;“光”是她将珠岚技艺化作不灭星火,以口传心授延续文化火种。这支由来自呼和浩特市各行各业、平均年龄55岁的市民群众组成的舞蹈团,用质朴而真挚的表演诠释着草原母亲的深情:舞台中央,“额吉”以传承之姿轻燃希望,23位“儿女”手捧珠岚相簇,既是对子女平安的殷切祈愿,更是对草原祥和的恒久守护。她们以跨越时光的舞步,将母亲守护者与文化传承者的双重意象娓娓道来,恰似那轮永恒的暖阳,让生命的热度与技艺的温度在代际相传中绵延不息,更映照出平凡生活中不普通的文化坚守。
广场舞《欢腾鄂尔多斯》汲取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舞的文化元素,通过灵动的肢体语言,欢快的节奏,刚柔并济的舞步以及精美的服饰,描绘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繁荣画卷,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新时代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蓬勃活力。
欢腾鄂尔多斯
乌海市满都呼合唱团成立于2012年5月,现有团员60余人,团员均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社会上酷爱歌唱的业余爱好者。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合唱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11月19日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昆明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永远的辉煌”第二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荣获“十大最受欢迎团队”,同时受邀参加开幕式演出。参加六届“唱响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群众合唱展演,其中五次荣获一等奖,一次荣获二等奖。
原文链接:https://wlt.nmg.gov.cn/zwxx/gzdt/202510/t20251016_28035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